農業部舉行的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推進會上, 按照農作物播種面積26.9億畝計算,我國畝均化肥使用量約21.9公斤。農業部從2005年起在全國2400多個農業縣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,到2014年,全國累計減少不合理施肥1000多萬噸。
化肥對我國農業連續豐收功不可沒,不過在我國化肥用量增多的同時,其對作物的增產效率卻在下降,甚至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.由于當季化肥利用率僅33%,我國畝均用肥量高于發達國家的水平,是美國的2.6倍、韓國的1.7倍。化肥用量過多不僅增加了農業成本,也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。現實中施用化肥在增加產量的同時,確實可能存在農產品質量下降的情況,如西瓜不甜、黃瓜不香等。
在農業部今天舉行的化肥使用總量零增長行動推進會上,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何才文說,從今年開始,將率先在玉米、蔬菜、蘋果3類作物上開展化肥使用總量零增長行動試點。力爭到2020年,實現全國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%以上,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達60%,全國耕地基礎地力提高0.5個等級以上。
何才文說,農業部將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,由糧食作物擴展到設施農業和蔬菜、果樹、茶葉等經濟園藝作物;切實改進施肥方式,推進農機農藝融合,因地制宜推廣化肥機械深施、機械追肥、種肥同播等技術;大力推廣新型肥料,示范推廣緩控釋肥、水溶性肥料、液體肥料、葉面肥、生物肥等,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化肥減量是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的化肥減量,并不會對國家糧食造成影響,而且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有機肥的使用,還可以實現增效,更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。這就需要推動肥料結構的優化升級,推廣新型肥料和科學施肥方法。
今后,在提高傳統化肥利用效率的同時,要推動肥料結構的優化升級,推廣新型肥料和科學施肥方法。有些人認為新型肥料太貴,其實,新型肥料具有用量少、效果好的點,投入成本雖然高一些,但投入產出比也高。以購買用量相對較大的生物有機肥產品為例,畝用量按200公斤計算,花費也不超過300元。總體看,農民是能夠用得起的。當然,如果有財政補貼支持,農民就更樂于接受了。
總體來講,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主要采取4種途徑。一是推進精細施肥,制定施肥限量標準;二是調整化肥使用結構,推廣有效新型肥料;三是改進施肥方式,推廣機械深施、水肥一體化、葉面噴施等方式;四是合理化利用有機養分資源,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。
相關資訊